10月17日,农业部渔业局正式发布《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规划首先总结了“十一五”期间我国渔业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2010年,水产品总产量高达5373万吨,同比上一年增长4.1%;渔业经济总产值1.29万亿元,渔业产值6751.8亿元,分别较去年相比增长11.0%和10.6%;渔民人均纯收入8963元,同比增长9.8%。水产品总产量中养捕比例由“十五”末的67:33发展为71:29。增殖放流等保护资源措施取得新进展,全国累计投入资金21亿元,放流各类苗种1090亿尾,增殖放流活动由区域性、小规模发展到全国性、大规模的资源养护行动,形成了政府主导、各界支持、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截至2010年末,渔业产值目标超额完成18.5%达到6751.8亿元,水产品总产量超额完成3.3%,渔业年均收入增长超过预期24.5%。“十一五”期间我国渔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水平和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
规划中详细分析“十二五”期间我国渔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指出今后五年内将发展将围绕“坚持保障供给与提高质量并重,坚持生产发展与生态养护并重,坚持产业发展与渔民发展并重,坚持结构优化与夯实基础相统筹,坚持国内开发与海外拓展相统筹坚持立足产业与着眼大局相统筹”六大原则大力发展我国渔业。
规划着重指出了今后五年内我国渔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十二五”期间,将建成一级以上渔港200余个,渔业船舶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300人以下,使我国渔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年水产品总产量努力超过6000万吨,养殖产品产量超过75%以上,养殖面积稳定在1亿亩,使得我国水产品供应能力持续上升;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2.1万亿元,渔业产值达1万亿元,渔业二、三产业的产值比重达到53%;水产品加工率达到40%,使得我国渔业经济和产业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渔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2015年达到13170元;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事业进一步推进、科技支撑保障能力进一步强化、渔业管理和执法水平进一步提高、外向型渔业发展进一步拓展。
“十二五”时期渔业发展的主要指标
类别
|
指标
|
2010年
|
2015年
|
年均增长(%)
|
属性
|
渔业
安全
生产
|
一级以上渔港数量(个)
|
111
|
200
|
12.5
|
预期性
|
就近避风和休渔渔船比例(%)
|
33
|
70
|
[37]
|
预期性
|
渔业船舶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人)
|
319
|
300
|
-1.2
|
约束性
|
渔业
经济
结构
|
渔业经济总产值(万亿元)
|
1.29
|
2.1
|
10.2
|
预期性
|
渔业经济增加值(亿元)
|
5904
|
9900
|
10.9
|
预期性
|
渔业产值(万亿元)
|
0.67
|
1
|
8.3
|
预期性
|
渔业增加值(亿元)
|
0.38
|
0.64
|
11
|
预期性
|
渔业二三产业产值比重(%)
|
47
|
53
|
[6]
|
预期性
|
水产品加工率(%)
|
35
|
40
|
[5]
|
预期性
|
水产
品供
给能
力
|
水产品产量(万吨)
|
5373
|
≥6000
|
≥2.2
|
预期性
|
养殖产品比重(%)
|
71
|
75
|
[4]
|
预期性
|
中低产池塘改造面积(万亩)
|
1000
|
2000
|
14.9
|
预期性
|
产地抽检合格率(%)
|
97.9
|
>98
|
[0.1]
|
预期性
|
渔民
民生
保障
|
渔民人均纯收入(元)
|
8963
|
13170
|
8
|
预期性
|
培训渔民数量(万人次)
|
300
|
[2000]
|
143.6
|
预期性
|
中央财政渔业保险补贴受益渔民(万人)
|
2.1
|
180
|
|
预期性
|
水生
生物
资源
养护
|
增殖放流苗种数(亿尾)
|
289.4
|
[1500]
|
16.2
|
预期性
|
海洋牧场面积(万公顷)
|
236
|
500
|
7.5
|
预期性
|
国家级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数量(个)
|
16
|
23
|
6.4
|
预期性
|
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数量(个)
|
220
|
300
|
|
预期性
|
科技
支撑
保障
|
科技贡献率(%)
|
55
|
58
|
[3]
|
预期性
|
原良种覆盖率(%)
|
55
|
60
|
[5]
|
预期性
|
遗传改良率(%)
|
25
|
35
|
[10]
|
预期性
|
渔业
管理
|
县级水域滩涂规划出台率(%)
|
39
|
100
|
[61]
|
预期性
|
养殖证发放率(%)
|
68
|
100
|
[32]
|
预期性
|
外向
型
渔业
|
水产品出口额(亿美元)
|
138.28
|
180
|
5.4
|
预期性
|
远洋渔业产量(万吨)
|
110
|
130
|
3.4
|
预期性
|
远洋渔船数量(艘)
|
1991
|
2300
|
2.9
|
预期性
|
注:[ ]为五年累计数。资料来源于《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
规划还明确了今后五年内我国渔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和重点工程。坚持以安为先、以养为主,在提高传统产业发展水平的同时,努力拓展增殖渔业和休闲渔业等新兴产业,着力构建水产养殖业、增殖渔业、捕捞业、加工业和休闲渔业“五大产业体系”,着力构建设施装备、科技创新、资源环保、渔业安全和渔政管理“五大支撑体系”。按照“巩固基础、提升能力、保障发展”的思路,围绕现代渔业建设的重点任务和区域布局,大力组织实施渔政渔港等现代渔业重点工程建设,不断夯实现代渔业发展基础。
在区域布局上,规划则要求重点布局黄渤海、东南沿海和长江流域“两带一区”出口水产品优势区;长江中下游、华南、西南、“三北”大宗淡水鱼类和名优水产品优势区。此外,规划还对推进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扩大休闲渔业产业规模等方面做出规定。
“十一五”期间水产品总产量的养捕比例由“十五”末的67:33发展至71:29。而本次规划明确指出养殖产品比例比率不低于75%,预示着我国水产养殖业今后继续被鼓励释放产能,相对而言,捕捞业在渔业产业中的比重将适度下降。水产养殖在我国渔业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水产品主要由淡水产品和海水产品构成,两者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海水产品产量一直略高于淡水产品产量。从最近几年海淡水产品产量数据监测来看,这种差距越来越小,预计在“十二五”这种差距将完全取消,淡水养殖地位越来越重要。在政府政策扶持方面,规划表示,“十二五”期间,将加大对现代渔业建设的财政支持,争取财政投入增幅不低于大农业投入的增幅水平。调动社会投入渔业的积极性,加大对渔业小额信贷的支持,探索养殖权和捕捞权证抵押质押及流转方式,增加对渔业生产经营者的信贷支持,促进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渔业投融资格局。还将扩大渔机补贴的产品种类和支持力度。促进渔业在税收和用水、用电、用地等全面享受农业优惠政策,将渔业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农业农村发展总体规划以及优质高效农产品基地的国土整治、农田水利设施改造等项目中统筹推进。
渔业是我国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发展越来越快。我国渔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正向朝阳方向前进。
作者: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黄松钱
(责任编辑:csc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