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水产展销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信息联播 > 新闻 >

这个村历史上有水师骁将,如今靠养对虾走出一条致富路

时间:2017-03-17 13:18来源: 作者:

水产养殖专业村,在水产行业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优势的地理条件、更好的养殖技术、 更早的行业先发优势、更有效的行业组织等因素,形成的某一个或多个品种的行业优势,具有从业人群多、技术水平高、行业分工成熟等特点,更由于其养殖面积大,饲料市场容量大,成为众多饲企争夺的对象。

粤海村就是这样的水产养殖专业村。农财宝典通过在水产养殖集中区,搜寻粤海饲料市场占比比较高的水产专业村,解读其能成功占领该市场的产品、市场策略,希望能摸索出一些具有共性的经验,与行业分享。

本周给大家介绍凤辇村,一个被养虾彻底改变的文化村。

湛江市坡头区南三镇的凤辇村,是历史名村。道光15年,水师骁将陈绍出生于此。陈绍终年以战船为家,一生屡立战功。同治9年,浙江黄岩闹匪,纠集海盗,杀人掠船。陈绍亲自挥兵进剿,有勇有谋,手刃悍匪无数。可是由于悍匪人多势众,兵器充足,陈绍不幸身负重伤。最终为国捐躯,年仅36岁。皇帝闻讯后,大感悯恻,追赐陈绍太子少保衔,衣棺运回故乡凤辇,朝廷拨专款扩建陈氏宗祠。凤辇村民为纪念陈绍,始建于1692年的陈氏宗祠被修缮一新。 
 
民俗文化建设振兴了村经济,民俗旅游吸引大批游客,每年凤辇村的年例游神活动都是人山人海。90年代以来,凤辇村经济总收入翻了2番。而作为村里的饲料经销商,陈玉成关注村里的对虾养殖业,同民俗文化建设一样也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甚至作用更大。
  
文化村带头养对虾
  
1987年在湛江市政府和水产养殖主管部门推动下,湛江部分沿海兴起养殖墨吉对虾热潮。这是这一年,凤辇村有一批村民也开始尝试利用村里的池塘养殖对虾,当时由于对虾没技术、没经验,没有增氧机,村民采用低密度(0.6-1万尾/亩)粗养方式养殖并取得成功。这批村民也成为了南三岛的养虾致富带头人。
  
陈显是这批村民当中的一位。他回忆,那个年代养虾的确很艰难,1987-1989年困难重重,资金短缺,冰鲜供应不足,人工配合饲料供不应求,市场流通不畅,虾价大幅下滑,不少人开始打“退堂鼓”,对虾养殖业跌至第一次低潮。1989年,从外地引进养殖新品种—斑节对虾(草虾)让养殖户又看到了新机会,可是好景不长,从1993-1997年间,草虾种质退化、虾病暴发、成功率低、养殖户损失惨重,对虾养殖业跌至第二次低潮。
  
真正的转机出现在1999年,南美白对虾在广东、海南沿海推广养殖,湛江市是重点推广地区。在坡头区水产局的建议下,凤辇村与周边几个村子最早试养南美白对虾。试养取得成功之后,全村养殖面积扩大到近2000亩,养虾户从最早的几户到现在150多户,几乎是全部村民的1/3;对虾年总产量已经增加了5倍,村民人均年收入从几百元提高到7000元。如今的凤辇村,整齐小楼取代了土坯瓦舍,笔直马路取代了泥道窄巷,小汽车在村内随处可见。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从高处远眺,现在的凤辇村更像是一幅画,近处是毗连的草地和虾塘,远处是新起的别墅,再远则是湛蓝的天空。
  
从喂米饭到投饲料
  
村民养殖效益好了,饲料经销商陈玉成的生意也更兴隆了。陈玉成做了20年的饲料经销商,和南美白对虾在凤辇村推广几乎同时,陈玉成的事业也在1995年起步。原本粗放型散养的对虾,虾苗密度极低,不用专门投喂饲料,甚至“喂米饭”都能成活,且成活率很高,但是产量很低。而后南美白对虾大规模养殖的成功,早前的投喂方法被淘汰,一时间饲料成了紧俏商品,陈玉成最早抓住商机,成为了当地最大的饲料经销商,如今凤辇村的养殖户每用10包饲料,有8包都是陈玉成供应的。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不仅养虾,陈玉成还最早抓住商机,成为了当地最大的饲料经销商。  

而这20年,陈玉成一直都在卖同一个饲料品牌——“粤海饲料”。而养虾带头人陈显近20年来也一直使用粤海饲料。他们见证了凤辇村的对虾养殖发展史,以及粤海饲料与凤辇村的20年故事。陈显说,20年时间对虾亩产从200斤提高到800多斤和混养鱼亩产量800斤,养殖户都能感受到粤海饲料在不断优化,无论是外观、诱食性还是料比等等。早期的粤海饲料粉多,颗粒均匀度较差,切面不整齐,如今随着生产设备和加工工艺的升级,这些问题早已改善;10多年前养虾时,虾料的饲料系数要1.8左右,但如今养得好的0.8就可以了,不得不说,粤海饲料在这些年的质量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粤海的技术服务也让陈显印象深刻。2009年开始虾病开始流行,养殖成功率日益低下,粤海技术人员也开始为对虾养殖寻找出路。他们在村里推广鱼虾混养、虾蟹混养等模式,不但降低了对虾养殖的病害风险,提高对虾成活率,还因为多了蟹和鱼的产量,增加了养殖收入。如今,凤辇村的养殖户绝大部分都采用了混养模式。凭借优异的产品质量和出色的技术服务手段,粤海饲料在凤辇村的品牌效应日益显现,市场占有率逐渐攀升,去年粤海饲料在当地市场占比已经达到了80%。
  
粤海饲料集团营销中心朱贵部长表示,今年粤海的服务要进一步升级,建设“百镇千村”创富工程,把凤辇村建设成为“粤海村”的样板市场,强化粤海和经销商的合作,提供更大的技术服务支持,粤海将为村里的经济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富裕村走出新人才
  
最近,“村主任”陈显特别的忙。为了“陈绍文化研究会”的如期成立,他几乎每天都要往返于村委和陈氏宗祠之间。在陈显眼中,祠堂一直没变。陈显说:“祠堂是凤辇村文化的根”。“粤海村”建设团队参观过祠堂,也了解了不少故事,他们认为,“‘粤海村’建设的选择标准,不仅是经济的富有,还有文化的富足”。
  
1946年,就在陈氏宗祠,凤辇村创办了“舜广小学”,这是南三镇最早的民办小学之一。1954年,民办改为公办。2000年,已经依靠对虾养殖富裕起来的凤辇村民,自发筹集资金170万扩建学校,1年以后扩建完成,舜广小学变成了凤辇村最显眼的建筑。截至2016年,200多位本科学历以上的人才从凤辇村走出去。
  
如今凤辇村只有祠堂是旧的,其它一切都是新的,陈氏宗祠见证了凤辇村的变迁史,当中有属于对虾养殖的30年。冰心先生的《湛江十日》里有这样大概的描述:解放前,这里的人整年整月地要和潮、沙、风、旱四种自然敌人,作殊死的搏斗,1950年联岛工程开始以后,人民生活大大提高。不但填了海,还种了树,圈出田地,盖起水堤,把这里建设成一个树木葱茏,庄稼遍地的水林。而冰心先生或许没有想到,对虾养殖改变了这里,凤辇村的明天也将比今天更美。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陈氏宗祠见证了凤辇村300多年的历史,这其中有凤辇村被对虾养殖改变的30年。

宝典君说
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饲料在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承担了与众不同的角色。企业在实现自身利益的同时,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自己的客户,获得更大的利益,实现长久的发展。 本次专题通过记录一个个粤海村的变迁和成长,意图反映出粤海饲料为众多农户和养殖行业提供的价值精髓,并以此折射出现代饲料行业,在推动农产业发展和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来源:农财宝典水产版;
2.作者:农财宝典-新渔网记者 孙旭东;
3.农财宝典水产版微信号:ncbd0000。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X

中国水产展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