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水产展销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信息联播 > 新闻 >

苏南地区鳊鱼养殖总面积20万亩左右,饲料容量15-20万吨

时间:2017-03-17 13:18来源: 作者:

1.生物学特征
 
团头鲂,原产湖北省武昌,俗称武昌鱼、鳊鱼,隶属鲤形目,鲤科,鳊亚科,鲂属。团头鲂性情温和,适应于静水环境,通常在水草丛生的区域栖息,平时多栖息于底质为淤泥、有沉水植物的敞水区中下层,不耐低氧;团头鲂草食性,与草鱼的食性相似,天然环境下幼鱼摄食浮游动物,成鱼主要摄食水草和植物碎屑,但摄食能力和强度不如草鱼,人工养殖条件下喜食人工饲料;团头鲂为中型鱼类,生长速度较快,当年鱼体长可达12-23厘米,二龄鱼可达30厘米,以后生长速度逐渐减慢。一般主养时,当年鱼种可达50-100克,最大个体可达3千克左右。 团头鲂是我国重要的草食性经济鱼类之一,由于其生长快、成活率高、成本低且味美、含肉率高等特点,已成为我国池塘、网箱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经济效益显著。

2.苏南养殖分布

苏南地区的鳊鱼即为团头鲂,最先由常州粮食局二库、四库和上海水产大学以及上海水产研究所在苏南地区共同推广。由于鳊鱼养殖周期短、病害较少、效益相对较高,在苏南地区就形成了独特的鳊鱼养殖模式。养殖集中分布于以滆湖为中心的常州武进和无锡宜兴地区,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总面积20万亩上下,配合饲料容量15-20万吨,以沉水颗粒饲料为主。根据养殖模式的不同,苏南地区的鳊鱼养殖集中地可大致划分为如下三个区域:滆湖区、都山荡区和环太湖区。详情见表1。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表1  苏南鳊鱼养殖分布区域及各区域饲料容量

3.养殖情况

从起捕次数和放养密度来看,滆湖湖区鳊鱼放养密度较大,都山荡区的鳊鱼放养密度比较适中,环太湖区的鳊鱼放养密度相对滆湖和都山荡较低。

3.1养殖模式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表2 苏南各区域鳊鱼放养模式

综上各区域养殖模式可知,鳊鱼养殖密度较大的是滆湖区,其次为都山荡区,环太湖区鳊鱼放养密度较稀。滆湖区每年鳊鱼病害相对其他两个区发生的较多。由于鳊鱼热水鱼价格理想,养殖户对热水鱼的热衷程度提高,这样要求在养殖过程中关注水质管理、病害防治,加强对鱼体健康的重视度。

3.2投喂管理

使用投料机喂食。投喂次数和投喂量视天气而定,正常情况下一天投喂三次,开机时间多在8:30、12:00、15:30前后。日投喂率普遍为2.0-4.0%,其中早上和傍晚投喂量相对较小,中午总量约占日投喂量的40-50%。

3.3生长情况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表3 2011年5-9月鳊鱼生长数据

所有跟踪塘口均使用同一家企业相同料号,为30%粗蛋白,由跟踪的数据得出,2011年5月时,所跟踪塘口平均饵料系数为1.0左右, 9月出鱼时1.6-1.8的饵料系数。(数据为平均值)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表4 2012年各月鳊鱼生长数据

跟踪显示目前鳊鱼养殖中饵料系数比较稳定,一般4月为0.8左右、5月1.0左右、6月1.2左右、7月在1.5左右。(数据为平均值)
同时观察表3与表4可发现:
a、两张表中可看出,前期的生长速度基本相同,月曾重在1-1.5两。
b、苏南地区鳊鱼最佳生长时期为6-8月,从表中的数据不难看出,在此期间鳊鱼能够达到每月3.5两的生长速度。
c、相较2012与2011同期的生长速度,2012同期鳊鱼的体重要明显高于2011年,这从7月份的数据中最能体现。
纵观这几年苏南鳊鱼养殖情况,养殖密度越来越高,以滆湖区为例,亩投放量由2009年的1500-2000尾,增加到2012年的多数养殖户2500-3000尾、甚至更多,同时养殖户对生长速度及出鱼安全的要求也提高,这就给饲料企业有了新的要求,压力也越来越大。
 
3.4效益分析

由市场价格,根据某鱼塘计算成本及效益,详细可参考表5。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表5具体情况

固定成本塘租1000元/亩,共计23000元,水电药品400元/亩,共计9520元,则利润为103465-23000-9520=70945元,2980元/亩。(以上未将人工成本计算入内,表5为大体计算,与实际会有稍许出入)
根据表5,饲料为养殖主要成本,其次是苗种与塘租;而利润的关键在于出鱼价格,近几年来,鳊鱼市场的热水鱼持续升温,主要就是其高鱼价吸引着养殖户热情。
4.饲料状况
4.1主流档次
鳊鱼饲料本地主流厂家:海大、通威、四海、久和等,档次依粗蛋白含量主要分CP28%和CP30%。目前,CP30%的饲料饵料系数大多在1.6-1.8之间,CP28%的饲料饵料系数为2.0以上,部分围网养殖户的饵料系数可达到3.0。区域内整个鳊鱼养殖市场饲料品牌众多,各种饲料市场售价不尽相同。
4.3原料与配方
蛋白原料:进口鱼粉、豆粕、棉粕、菜粕;淀粉原料:小麦、次粉;油脂原料:米糠、豆油、磷脂等;矿物:磷酸二氢钙及膨润土、沸石粉等;其他:维生素、多维多矿、酶制剂、微生态制剂等。
鳊鱼生长及生理有特殊性-出鱼阶段容易发生“发红发毛”的现象,在鳊鱼饲料的配置过程中,更关注饲料原料的新鲜度等,尽量选择进口鱼粉为优质动物蛋白源,配合豆粕、棉菜粕的植物蛋白;尤其是油脂原料使用,应十分小心谨慎,避免由氧化油脂造成对鳊鱼肝胰脏的损伤,易氧化变质的鱼油,玉米加工副产物DDGS等尽量不予使用,同时二次油、烤鸭油等因氧化严重、质量不稳定,也应慎用。
在维生素的使用量上也有相当提高, Ve、Vc、肌醇等,近年来 Vc酯的用量在1000ppm左右,肌醇80-100ppm,VE到达了100ppm,甚至更高。
由于原料市场波动,养殖环境变化等,鳊鱼饲料配方与往年有了明显变化,突出表现为粗脂肪由前几年4.5-5%提高到2012年5.5-6.5%-详见表7,而各个厂家在原料选择以及氨基酸设置上也有趋同化-详见表6;同时为了适应鳊鱼在各个生长阶段不同需求,在一个养殖周期内,配方也需要做多次调整。 
第一阶段,3月初的时间,经过越冬,鱼体虚弱,饲料原料上注重优质蛋白-鱼粉的用量,并提高维生素的添加量,增强体质;第二阶段,4-6月份为苗种期,能量的作用关键,需高油脂量,今年一般在5.5-6%的水平,个别厂家会达到7%;第三阶段,6月份为黄梅气候,鱼的生长会降低,确保安全性,油脂适当降低0.5-1%;第四阶段,7月后,是出热水鱼的时间,更关注其应激能力及出血发毛情况,控制油脂,提高Vc、Ve添加量。同时鳊鱼料上,淀粉源小麦的添加量在年度变化中趋逐步增加,14-16-18%的使用情况。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表6几个氨基酸情况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表7  五月份饲料常规指标

5、主要病害

5.1鳊鱼代谢障碍性出血的症状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鳊鱼代谢障碍综合性出血的主要症状,表现在行为、体型体色、鳃器官和内脏等多部位病变。发病初期,肝胰脏略肿大,轻微贫血,色略淡;胆囊色较暗,略显绿色。随着病情发展,肝胰脏明显肿大,逐渐变黄发白,形成明显的“花肝”症状;有的肝脏轻触易碎,胆囊明显肿大,胆汁颜色变深绿或墨绿色,或变黄变白直到无色,重者胆囊充血发红,并使胆汁也成红色。有时,病鱼的脾脏、肾脏也明显肿大。

代谢障碍综合症除了常见肝胰脏、胆囊、肾脏发生病变外,严重时也有发生肌肉腐烂、体色变异、肠道变薄、肠道出血等情况发生。一般在6月底开始出现死鱼,死亡时间持续长,同时,极易出现继发感染引起细菌性败血症,导致病难治或治愈后易反弹。

治疗,首先要从肝胰脏的病变开始,治疗和调理,可使用可利康1-1.5kg+Vc酯1kg,投喂7-10天;同时针对出血症状使用药物治疗1-2个疗程,表面症状结束后继续加强3-5天时间,调水改底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加强水质管理,定期使用水质和底质改良剂。

5.2细菌性出血病的症状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鳊鱼发病80%是细菌性败血症,发病鱼体口腔、鳃盖发红、出血,眼睛突出,鳍条出血发红,体表充血发红,鳞片有脱落现象,腹腔大量红色积水,肠道可能胀大且内有积水。

治疗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水或者消毒一次,同时必须,拌药饵治疗。

5.3绦虫病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主要危害一龄鱼种和夏片,流行时间在5至10月。团头鲂鱼种养殖中,绦虫感染率可达90%。夏片下塘后半个月左右开始发现有绦虫感染,病鱼吃食量明显减少,甚至停止摄食,鱼体变黑、消瘦。成鱼寄生绦虫后,病鱼生长缓慢。
     
防治:使用治疗绦虫的药物拌饲料投喂,连用3天;剑水蚤和鸥鸟是绦虫生活史中的中间宿主,鱼种下塘前彻底清塘杀灭剑水蚤,驱赶鸥鸟,切断绦虫生活链,能减少发病。
     
注意事项,春天治疗绦虫病,待水温达到20摄氏度左右,鱼正常吃食后,开始投喂药饵,选择晴天用药;感染绦虫的鱼摄食量减少,摄食强度减弱,所以在投艰药饵时要延长投喂时间,使病鱼吃到足量药饵;空腹用药效果好,所以投喂药饵在上午10时和下午3时分两次进行,投喂量为正常日投喂量80%,连用3天;绦虫卵在水温15至20摄氏度时,11至15天就能孵化出钩球蚴,经中间宿主感染鱼,绦虫感染严重的水体要勤检查,发现鱼感染绦虫要及时用药治疗。

5.4氨氮、亚硝酸盐控制

养殖中后期,水体的氨氮、亚硝酸盐往往会偏高,特别是亚硝酸盐,这种情况下,鳊鱼摄食收到极大影响,经常发生连续几周鱼不上来吃食,生长速度慢,同时更易爆发细菌性出血病,因此在中期后更应重视对水质的调控。

措施:加强底部改良、勤增氧。

作者:姚荣荣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X

中国水产展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