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水产展销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信息联播 > 新闻 >

云南李仙江两种土著鱼年内返乡

时间:2012-07-12 19:09来源:云南网 作者:csc114

        经过科研人员9年多的研究、培育,李仙江两种土著鱼在昆明成功实现人工繁育,并将于年内放流回到它们的故乡,扩大自然环境中的种群数量。这两种李仙江的土著鱼,都有个好听的名字:暗色唇鱼和软鳍新光唇鱼。

    两种土著鱼实现人工繁育

    然而野生鱼类都有各自的特性,不能套用以前的研究办法。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潘晓赋助理研究员说:“最大的困难,就是这3种鱼类都是热带鱼,先前对它们的生态生物学了解很少。”

    2009年-2011年间,研究人员使用混合催产剂,首次对软鳍新光唇鱼实施催产获得成功,先后进行人工繁殖试验数十组,80%以上的繁殖组催产获得成功。2011年使用混合催产剂,对暗色唇鱼催产获得成功。先后进行十组人工繁殖实验,成功催产九组。

    至于异鱲,尽管做了很多研究,但至今仍未能攻克。潘晓赋说,大多数野生鱼类从野外环境中来到池塘饲养时,往往出现生殖功能紊乱的问题,但出现生殖功能紊乱的主要是雌鱼,而异鱲,却是雄鱼出现生殖功能紊乱。雄鱼出现生殖功能紊乱的现象,是极其少见的。

    土著鱼有望年内回故乡

    李仙江两种土著鱼的人工繁育获得成功,并产下许多幼苗后,就可以进行放流了,让它们重新回归到野生环境中,增加野外种群数量。

    为了让人工繁育的鱼苗更好地适应放流后的生活,研究人员要对鱼苗进行锻炼,逐渐减少配合饲料的投放量,增加天然饵料的投放,让鱼苗学习认识野外食物,增加它们在野外的生存几率。同时,还给即将放流的鱼苗注射可视性荧光标记,便于后期监测鱼苗的存活和生长情况。

    放流地点要选择适合放流鱼类生存、水流平缓、天敌少、饵料丰富的地方。经过考察,暗色唇鱼和软鳍新光唇鱼的放流地点暂定在泗南江镇和居普渡坝址。

     建议土著鱼保护走上产业化

    今后,土著鱼的研究保护还将怎样发展?对此,项目组建议,将人工繁育出来的鱼苗放流李仙江流域的同时,通过资源保护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合理结合,使其往产业化方向发展,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此举对开展土著特有鱼类人工繁殖和产业化前期生产研究,促进我省的水产养殖业以土著种为主的方向转变有不可替代性,并能为养殖者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

    此外,李仙江水电开发与鱼类增殖保护模式,保护效果明显,可以直接增加重点保护鱼类的种群数量,可操作性强。

(责任编辑:csc114)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X

中国水产展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