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生态环境
大鲵生存繁衍的乐土
大鲵,是生活在深山溪水中的一种两栖类动物,这一家族在地球上已经存活了3亿5千多万年,是与恐龙同一时代生存并延续至今的珍稀野生动物,大鲵仅在中国、日本、美国三个国家有少量分布。大鲵不仅是集科研、观赏、药食为一体的特种经济动物,而且是研究动物进化方面现存两栖动物中较为原始的种类,具有重要科学研究意义。
大鲵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与大熊猫、白鳍豚相媲美的活化石,因大鲵发出的声音酷似小孩的声音,故俗称娃娃鱼。中国大鲵是我国珍稀名贵特产,据《本草纲目》记载:“鲵鱼,在山溪中,声如小儿啼,故曰鲵鱼,一名人鱼。”
在古代,我们的祖先非常珍视大鲵。至今,在贯穿中国黔、湘、鄂、川的狭长弓形地域及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域的石灰质山区,人迹罕至的山林溪流中,娃娃鱼依然以王者的姿态盘踞在水域生态食物链金字塔的顶端。由于自然生态环境恶化和人为滥捕滥杀,以及大鲵自繁能力弱、生长周期长等原因,野生种群数量急剧减少。
沐川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属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境内常年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湿润,拥有林地面积151.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8.12%。境内有马边河、沐溪河、龙溪河等主要河流及众多支流。这里山峰重叠,林木成荫,满目苍翠,生态极佳。温润的气候,多样的植被,众多的溪流,清新的空气,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特殊的喀斯特地貌及良好的生态环境,使该县蕴藏着丰富的水生野生动物资源,成为大鲵得以生存和繁衍的乐土。沐川马边河是大鲵的主要栖息地之一,有“娃娃鱼故乡”美誉。
“大鲵一般生活在水质清澈、含沙量少、水流湍急、有回流水的洞穴中,要求生存温度25摄氏度以下,对水质和生存环境的要求非常高,是人类生命之源——水环境状况的生物‘晴雨表’。” 沐川县水务局水产专家吴明阳解释:“大鲵喜栖息于环境阴暗的石灰岩岩洞里或泉洞中,分布一般在海拔 500-800 米之间。昼伏夜出,幼体群居,成体散居,摄食水生昆虫、鱼虾、蟹类、蛙类、蚯蚓等。”
在自然界中,大鲵的生活环境比较独特。大鲵喜欢生活在水流湍急、水质清凉、水草茂盛的石缝和岩洞多的溪流之中,水质清澈是大鲵生存的首要条件。

山涧溪流
原生态、仿生态大鲵养殖场
12月20日,汽车沿国道213线、沐黄路、省道103线前行,山间的雾霭将山谷填得满满的,大山若隐若现。经过大约一个半钟头的时间,我们来到风景秀丽的利店镇。
听说我们专程采访大鲵养殖,利店镇街道的居民说:“我们一直生活在马边河畔,以前每到阴天下大雨之前,很多大鲵都会从马边河里爬到岸上来。”随行的该县水务局局长陈发智告诉我们,大鲵对生存环境要求特别苛刻,如果生存环境不好,大鲵便无法生存下去。
我们要去的村是一个叫涧溪沟的地方。汽车沿着山路前行,乡间公路随山势而上。沿途林木葱茏,绿意逼人;溪水潺潺,清澈见底。放眼而望,山峰与山涧构成一种独特的景致,阳刚和阴柔在这里相遇相知,孕育出了一种和谐之美。这里独特的喀斯特地质地貌、温暖湿润的气候、无污染的水域为大鲵的生存和繁殖提供了天然条件。我们一行溯溪水而上,去探访这里的一个大鲵养殖场。
涧溪村三组大鲵驯养户古尚富的大鲵驯养场已建成大大小小的驯养池138口,池深约1米,池中水清见底。水池中用来喂养娃娃鱼的小鱼小虾正欢快地往来穿梭。一条条大小不等、灰褐色、头宽而扁圆,憨态可掬的娃娃鱼或呆在池子里,或在水中爬行游弋,养殖户古尚富正细心地“伺候”这些“金娃娃”。 看到来了客人,古尚富显得特别高兴,他介绍,自2007年8月利用该地涌泉投资建场以来,通过引进外地品种及采集本地野生大鲵资源,累计投资280余万元,目前已在涧溪村三组、老林村四组、楼房村五组建成占地20余亩的大鲵养殖场,共建起养殖池500余个,养殖大大小小的娃娃鱼1980余尾。
“养娃娃鱼既不要多大的场地,又不费多少劳力。”笔者在利店镇涧溪村二组村民王德明的房屋后的几个水池中看到,22条大鲵静静地蛰伏在水池内。王德明介绍,今年3月他从古尚富的大鲵养殖场分养了22尾大鲵苗,预计3年后每条大鲵可达1.5公斤以上,每条大鲵市场价值将达4000元左右。
武圣乡草坪村一组,山峦起伏,森林茂密,溪流清澈,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非常适宜娃娃鱼生长。养殖户徐成强已建成一个室内大鲵养殖场和一个模拟大鲵自然生态繁殖场。走进养殖场,只见屋子里建有81个贴着白瓷砖的水池,墙壁上的81个水龙头水流不断,各个池子里大小不一的大鲵正在“午休”。350尾大大小小的大鲵,在里面悠然自在地生活着。徐成强介绍说,他这种养殖方式属于室内与露天相结合的仿生态养殖模式。
“养娃娃鱼既不要多大的场地,又不费多少劳力。” 2007年7月,业主李冬山利用利店镇楼房村五组废弃的山洞无光、保温的条件,从2000余米的黄连山下引来山泉水,先后投资50余万元建成大鲵养殖场,从浙江杭州、陕西汉中等地购买大鲵苗进行驯养,目前,养殖场共有大鲵425尾。李冬山告诉我们,从大鲵苗到养成商品鱼一般是3年时间,像这种全人工模式投入比较小,等办理了《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等相关手续,按当前最低市场价格1500元1市斤计算,每条娃娃鱼的纯利润在2000元左右。
在利店镇火谷街道,我们一行参观了大鲵养殖户李红的室内大鲵养殖场,推开门,一股凉意扑面而来。李红介绍,娃娃鱼很敏感,对环境要求相当高,温度必须长年保持在20℃左右,这种鱼还怕光,习惯呆在黑暗的地方,不能跟普通鱼类一样露天放养,必须盖起房子,既利于保温,同时也能遮光遮阳。
该县水务局局长陈发智告诉我们,沐川县自然生态环境较好,冷水资源十分丰富,非常适合发展大鲵养殖产业。沐川大鲵养殖主要采用洞穴养殖、室内养殖、室内与露天养殖相结合的原生态、仿生态、全人工大鲵养殖模式。
(责任编辑:csc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