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水产展销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养鱼知识 > 养殖技术 >

黄颡鱼养殖技术参考

时间:2011-04-25 00:51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Richardson)属鲶形目,鮠科,地方名黄姑,黄腊丁,黄丫,是我国江河,湖泊,水库,沟渠等中的常见鱼类。该鱼具有肉质细嫩,肉尾鲜美,少肌间刺而深受消费者欢迎,常年市场价格每公斤20~30元。据分析,黄颡鱼每100克可食用部分中含蛋白质16.1克,脂肪2.1克,碳水化合物2.3克,钙154mg,磷504mg,含有多种氨基酸,尤以谷氨酸,赖氨酸含量较高,医学上认为黄颡鱼有消炎,镇痛的疗效。是近几年有很好养殖前景的优良品种,目前进入养殖的主要有黄颡鱼,江黄颡鱼,瓦氏黄颡鱼等。

一.   生物学习性

    1.形态特征   

    黄颡鱼——背鳍条Ⅱ,6~7;臀鳍条21~25;胸鳍条Ⅰ,6~7;腹鳍条6~7,鳃耙11~16,脊椎骨38~40。背鳍刺短于胸鳍刺后缘有锯齿,背鳍前间距小于背鳍后距。胸鳍刺较发达,前后缘都有锯齿,脂鳍较短末端游离与臀鳍相对,尾鳍深叉形。

黄 颡 鱼体长,腹面平,体后半部稍侧扁,头大而且扁平,吻圆饨,口裂大,口下位,上下颌均有毛状的锯齿,眼小侧位。须4对,上颌须一对最长,伸达胸鳍基部;鼻须一对长达眼后缘,一半为白色,一半为黑色;颐须二对,外侧一对较另一对为长。最大个体约1.5市斤。

江黄颡鱼——头顶覆盖薄皮,须4对,上颌须末端超过胸鳍基部,背鳍刺比胸鳍刺长,后缘有锯齿,胸鳍刺前缘光滑,后缘也有锯齿。腹鳍末端达臀鳍。脂鳍基部稍短于臀鳍基部。臀鳍条21~25。最大个体约2市斤。

2.生活习性

黄颡鱼分布于全国的各水系干支流及湖泊,水库。营底栖生活,白天栖息在水底层,夜间游到水面摄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水温28~29℃时,平均耗氧为0.141毫克/克·小时,窒息点为0.314mg/L,在低氧环境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即使离水后数小时,只要保持一定的湿度,还可以生存。

3.食性

黄颡鱼属于底栖性肉食性鱼类,随着个体的发育不同食性也有所差异。仔鱼出膜后第5天开始摄食浮游动物,如轮虫,桡足类和枝角类,以及人工喂以蛋黄之类的饲料;体长5厘米左右,主要食物有主要食物有枝角类,桡足类,摇蚊幼虫,丝蚯蚓等。体长10厘米以上,主要食物有螺蛳,小虾,小鱼,水生昆虫,聚草叶,植物根须,腐质,人工饲料等。

4.繁殖习性

一般认为黄颡鱼最小性成熟年龄为2龄,体长12.8cm,体重28g,7龄个体体长20.3cm,体重210g,一般绝对繁殖力1405~14960粒,平均5581粒。相对繁殖力58~85粒,平均71.26。产卵季节雌鱼平均成熟系数为12.875%,而雄鱼为0.638%,精巢为树枝状,一般挤不出精液。

黄 颡 鱼在南方4~5月产卵,在北方6月才开始产卵,是产卵较晚的鱼类之一。要求水温在20~30℃。产卵活动于夜间进行,当天气由晴转为阴雨,即可产卵。黄颡鱼具有筑巢产卵保护后代的习性。产卵时亲鱼选择具有水草的沙泥质的浅滩,水深8~10cm,利用胸鳍刺在泥底上断断续续地摇动。建造鱼巢有几个在一起的,也有几十个成群的,相隔不远形成穴群。每个穴径约为15cm,深为10cm,产卵受精于穴内。雄鱼于穴口保护鱼卵孵化。当其它鱼接近穴口时,雄鱼猛扑向入侵者,驱逐入侵之鱼。并经常用巨大的胸鳍拨动,使穴中水流通,利用水流辅助卵孵化。守护到仔鱼能自行游动为止(7~8天)。此期间雄鱼几乎不摄食。雌鱼产完卵后离巢觅食。黄颡鱼怀卵量为1086~4469粒,成熟卵径1.7mm,受精卵为黄色、粘性、沉于巢底或粘附在巢壁的水草须根等物体上发育。其产出的卵径约为2.5mm,两天内即可孵化。黄颡鱼可能为分批产卵的鱼类。

二. 人工繁殖

1.亲鱼的选购与培育

一般从四大家鱼亲鱼池中套养的黄颡鱼中选留,也有从天然水域中选留,要求雌鱼50克以上,雄鱼100克以上。选择时间11~12月,雌雄比为1︰1;每亩池塘放养300组左右,体重100~150公斤,下塘时用3%的食盐水消毒10~15分钟。水温15℃开始投喂新鲜的小鱼,小虾,也可用绞肉机绞碎鱼(蚌肉,鱼粉)︰菜饼︰麸皮(1︰2︰2)做成配合饲料投喂。4~5月坚持隔日早上冲水2~3小时。以促进性腺发育。

2.雌雄鉴别

亲鱼雌雄容易区别,一般成熟的雄性个体体形长大,臀鳍前有一突出约0.5~0.8厘米的生殖突,泄殖孔在生殖突的顶端。雌鱼体型较短粗,腹部膨大而柔软,没有生殖突,生殖孔和泌尿孔分开。生殖孔圆而红肿。成熟好的亲鱼轻压腹部有卵粒流出,卵巢轮廓明显。雄鱼只有泄殖孔,为乳突状,繁殖季节,成熟好的雄鱼性腺达到泄殖孔的末端,但仍挤不出精液。

3.人工催产

选用催产激素:

(1)     PG3~5mg+HCG1200~2000UI/kg

(2)    PG3~5mg+LRH-A25~10ug/kg

(3)    DOM4~6mg+LRH-A5~10ug/kg

(4)    DOM4~6mg+HCG1500~2000UI/kg

注射部位为胸鳍基部,两次注射,针距10~18小时。其效应时间8~15小时。

     辽宁邱春刚认为,用HCG+LRH-A+DOM混合注射,第一针剂量1/8,针距10小时,效应时间26~38小时。用DOM+HCG混合使用效果较好;DOM+LRH-A混合用效应时间较长,单用一种催产剂效果不好。

      笔者在水簇箱试验,水温24℃第一针LRH-A0.25~1ug+混合激素B型0.2单位/尾,针距10小时,第二针LRH-A3~5ug+混合激素1单位/尾。效应时间32小时。

(5)    江黄颡鱼催产

雌雄鉴别:在自然条件下,淮河野生江黄颡鱼雌性背部呈黄绿色,腹部乳白色,个体相对较小;雄性背部呈青灰色,腹部灰白色,体较细长。在池塘内培育的雌雄鱼,体色均呈青灰色,成熟的雌鱼腹部膨大柔软,有弹性,卵巢轮廓明显,生殖孔稍红突出,轻压腹部,生殖孔可见卵粒。成熟的雄鱼腹部细长,圆锥状泄殖孔明显,呈白色或乳白色。

    催产:① 第一针,♀1ugLRH-A2/尾, ♂未注射。

          第二针,♀1mgPG+4ugLRH-A2/尾, ♂减半。

针距13小时,水温24~25℃,效应时间22小时,受精率35%,催产率100%。

       ② 第一针,0.2mgPG+0.5mgDOM+0.5ugLRH-A2/尾.雌雄同样剂量。针距12~13小时。水温25~27℃。

         第二针,0.8mgPG+2mgDOM+4ugLRH-A2+0.4单位鱼类促产剂/尾。雌雄剂量相同。效应时间22小时,催产率97%,受精率90%。

(6)    瓦氏黄颡鱼人工繁殖(浙江所黄二春2000)

用PG , LRH-A ,HCG , DOM混合催产,两次注射,第一针为总量的1/4,针距10~15小时。效应时间,水温24℃,25小时;26℃,21小时,27℃,20小时。

在产卵池底部一层60目的网片,网片上四周压竹竿,竹竿上用砖压住,然后在网片上铺设用竹竿夹好的棕片,等亲鱼产卵。卵一般集中在靠排水口一侧,池壁上也有卵。

4.自然产卵与人工受精

(1)在面积12~20平方米的产卵池中,用棕片做鱼巢,棕片夹在竹杆内扎成排后用砖块压在池底铺平。也可在规格3×3×2米的网箱中进行,60目网。

(2)达效应时间后,用手轻压雌鱼腹部,有卵顺利流出,雄鱼挤不出精液可采取解剖取精巢的方法,先取出精巢,放在研钵内剪碎,研磨,加入少量的等渗液(任氏液,盐度0.567)稀释精液,再泼在卵上,用羽毛搅动30~60秒,将受精卵均匀的洒在水中铺平的网片上,放在环道内孵化。

5.人工孵化及夏花培育

    在水温22~25℃时,约60~70个小时出膜,刚出膜的仔鱼全长4.8~5.5mm,鱼体无色透明,腹部卵黄囊较大,侧卧水底,出膜3~4天,卵黄囊消失,开始平游吃食,仔鱼期主要投喂蛋黄浆及打捞的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的无节幼体。仔鱼达12~15毫米,各鳍已经全部形成,可开始驯化人工配合饲料。在水泥池或环道培育。水泥池放养密度每平方米5000~10000尾,环道3~5万/立方。

       在培育期间要注意防病,用甲醛6~10ppm,硫酸铜0.5~0.7ppm,二氯海因o.4~0.6ppm轮流消毒。待出膜后20~30天,鱼体长达到25~30毫米时可下塘饲养。

   6.鱼种培育

      体长2~3厘米的黄颡鱼可下塘培育,提前一周清塘,鱼中用高锰酸钾20ppm或3%的食盐水消毒。亩放养5000~10000尾。2厘米时主要摄食肥水中的浮游动物,每天泼2次豆浆。  

体长3厘米时,搭饵料台投喂商品饲料,一亩水面搭5~8个食台。饲料配方:鱼粉13%,豆饼26%,菜饼25%,小麦粉30%,玉米5%,骨粉5%,食盐0.5%。投饵率3~7%。池中可套养4~8厘米的花鲢150尾/亩。

注意水质管理,一周加新水一次,塘中适当栽种水花生等水草。以防止水温过高。

7.成鱼养殖

(1)池塘主养

池塘条件:水深1,5米,放养前10~15天用200克/平方发酵的有机肥,以繁殖天然饵料。

鱼种放养:一般在3~4月,鱼种规格10~30克,每亩放养黄颡鱼2000~3000尾;混养规格15厘米白鲢鱼种300~600尾。花鲢150~200尾,少量的草鳊鱼。并先放黄颡鱼,10~15天后再放养其他鱼,放养时用3~5%的食盐水消毒5~10分钟。

黄 颡 鱼饲料配制:配合饲料要求蛋白质含量36%左右,脂肪4%。

配方:鱼粉10%,豆饼25%,菜饼30%,麸皮20%,大麦20%,玉米5%,另加骨粉1%,食盐0,5%。

    饲料投喂:每天两次,投饵率3~6%。

水质管理:每周冲水一次,保持水质肥,活,爽,透明度35厘米。

(2)池塘套养

一般亩放规格30~40克的黄颡鱼60~70尾,亩可增产黄颡鱼20公斤以上。

 

                 黄颡鱼饲料配方组成    (%)

编号    鱼粉    豆饼     三粉    玉米   矿物质   多维    粘合剂

   1        40       20       32.5       5          1          1         0.5

   2        30       30       32.5       5          1          1         0.5

   3        20       40       32.5       5          1          1         0.5

        

            各配方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     %

编号    粗蛋白    粗脂肪    粗纤维    无氮浸   粗灰分   总能/KJ.kg

   1       38.46        5.35       1.77        32.75     7.71       17644.9

   2       37.15        4.49       2.31        36.01     6.94       17577.99

   3       35.08        2.91      2.85         39.27      6.11      17511.08

 

8.鱼病防治

黄颡鱼抗病能力较强,一般预防得当,水质控制的好,病害不多。但黄颡鱼是无鳞鱼对常用药物的忍受能力不如其他鲤科鱼类,因此应以预防为主,治疗时应采用高效低毒药物。妥善的做法是每月一次药饵,用土霉素,氯霉素,氟哌酸制作药饵,或添加大黄,板蓝根等中药,添加量为0.1~0.4%,连投3~5天。对于已经感染斜管虫,车轮虫的病鱼要准确使用0.7ppm的硫酸铜,硫酸亚铁进行治疗。在高温季节如果发生出血性水肿病,要连续使用二氧化氯进行治疗两次,同时投喂氯霉素(0.2%)进行治疗。

水霉病:孔雀石绿15万分之一浸洗鱼卵10~15分钟。

四种药物对黄颡鱼种的毒性试验

甲醛对黄颡鱼的安全浓度为15.48ppm,比长吻鮠6.6ppm,斑点叉尾鮰6ppm要高。在生产中可使用。

硫酸铜的安全浓度为0.28ppm,比长吻鮠0.064ppm高,比斑点叉尾鮰0.854ppm要低。所以要慎用。1.6ppm24小时死亡20%。

灭虫精安全浓度为0.072ppm,低于生产上规定使用浓度0.09~0.22ppm,1999年荆州水产所用0.28ppm灭虫精杀虫,半小时内鱼种大量死亡,冲水解救也不行,最后鱼种全部死亡。灭虫精不适合在黄颡鱼中使用。

敌百虫2.5ppm24小时死亡0,48小时死亡20%。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1)
10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X

中国水产展销网